行业新闻

【虹冰说非遗】“彪哥大煎饼”手工技艺传承人董研

发布时间:2024-02-24 10:41:27 作者: 开云手机版官方登录

  非遗食物,齿间传承。辽阔神秘的关东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探索的地方,一个多世纪以前山东人的“闯关东”大潮不仅为这块富饶的土地带来了蓬勃生机,也带来了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——煎饼的生产制作流程与工艺。今天《虹冰说非遗》将带大家走进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——“彪哥大煎饼”手工技艺传承人董研的生活。

  煎饼制作和食用,发源于山东,至于具体是临沂还是泰安,都不重要。总之,在闯关东移民没有迁移到东北之前,东北人是没有煎饼这项食物的。这一点,足以说明了煎饼在东北的发展过程。如今,东北人已经普遍接受了煎饼这种食物,并且开发出了多种结合当地特色口味的煎饼,让这项移民技艺,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创新。

  随着东北人对煎饼的喜爱,煎饼的制作流程与工艺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。从原来的全人力,到现在的全自动机器煎饼机,煎饼,正以一种可喜的速度,飞速旋转着前进。

  身处临江市花山镇老三队村的彪哥煎饼,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-煎饼制作技艺的代表,煎饼厂的厂长董妍是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。

  彪哥煎饼厂的生产车间目前有十余人,从摊饼到包装,生产设备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。老的摊饼炉(专业称谓叫“鏊子”),已经送进了展示区,仅供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观看和了解。

  老式的鏊子,上面是铁盘,用来摊饼;下面是泥糊的灶,用于加火。老式的鏊子特别必须要格外注意的,就是火候的掌握,火太小,煎饼容易粘在鏊子上;而火太大,煎饼就容易糊。新式鏊子电加热,受热均匀也安全,让煎饼的产量大大地提升了。

  目前,董妍的煎饼工厂生产的煎饼种类已发展到了十余种,除了玉米和大米的传统煎饼以外,还有燕麦、高粱、小米、苏子、紫薯、南瓜、松仁、人参和刺五加等等,每天的产量约400斤左右,很是壮观。

  当我们问起各个种类煎饼的销量情况时,工厂负责销售的张香文和记者说,彪哥煎饼也在做网络销售经营渠道,但网络的销量构成还是以玉米传统煎饼为主;而人参、刺五加等新型原料制作的煎饼,更受临江本地用户的喜爱。

  煎饼的制作流程,大抵都是一致的,但具体到材料调配的配比,才是最核心的关键。彪哥煎饼作为记录临江历史发展的一员,之所以成为临江地区长盛不衰的地产美食,也有其传家的秘方,那就是生熟料糊的配方。只有配比合理,做出来的煎饼才能实现:薄、干、韧劲好,耐储存的要求。

  彪哥煎饼目前除了传统的形式,还推出了更加美丽的鲜花煎饼。从主食的餐桌上,进入到了茶点的行列中。加入鲜花的配方的煎饼,颜值立即得到了提升,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!

  从完全手制到机器自动化作业,从单一口味到多重样式,在彪哥煎饼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技艺上,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临江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。未来,期待着这项传统工艺能在传承人董妍的带领下,散发出更精彩的魅力,为生活带来更多惊喜。

  三、作品公益拍卖,帮助更多对民间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困难家庭的孩子,使传承更有意义!


上一篇: 邯郸磁县时村营乡上陈村演出民间绝活“赤脚踩火鏊”受围观

下一篇: 盘点逐步消失的老物件听说90后80后都很罕见过它们…